1、施工现场所设油库、油漆库均做防水处理;容量做到不渗不漏;放置室外也应进行防渗漏处理,不得乱置。2) 现场食堂按团体要求设置隔油池,做隔油防污处理。防止躁声污染保护措施:1)按照北京市的要求遵守施工作业时间,防止噪声扰民。
2、、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 施工垃圾清运时提前适量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施工现场土方集中堆放,采取覆盖措施。
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5、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包括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和臭气的物质。对于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必须使用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封闭设备。 尽量在库存中存放易飞扬的颗粒散体物料,并对堆土场和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进行压实和覆盖。 选择符合规定的运输单位,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有物料散落。
法律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在环境保护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 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依据《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火灾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一)施工噪声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扰民的噪音,对容易产生噪音的钢筋加工、砼振动棒、模板拆除、备用发电机等,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或衰减噪声源: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教育全体员工不要在施工现场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2、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降低对填埋场的依赖。 实施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保护环境。1 保证施工质量:在确保环保的同时,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满足工程需求。
3、严格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与责任人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的责任。严格对分包商的管理。
4、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制定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建立卫生急救和保健防疫制度,提供及时的救助。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改善生活条件,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和施工环境。
1、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和废水等污染环境,这些措施应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提出,并在施工作业中认真组织实施。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严格控制建设施工作业时间。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夜间作业、连续作业的,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公告附近居民,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中、高考等敏感时间段停止施工。依法缴纳噪声超标排污费。
3、建筑工地围档必须100%全封闭,且达到美观大方,安全实用要求。建筑工地砂石、裸露黄土(含地面)必须100%全覆盖。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道路必须100%全硬化。闲置6个月以上的待建工地必须100%全绿化。工地大门内必须安装定型车辆冲洗设备,保证出来的车辆必须100%全冲洗。
4、您好,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卫生标准是“五个百分之百”,“五个百分之百”要求各类施工工地应实现“工地周边100%设置围挡、散体物料堆放100%苫盖、出入车辆100%冲洗、建筑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等土方施工工地100%湿法作业”。希望能帮到你。
5、市区主要路段和其他涉及市容景观路段的工地设置围挡的高度不低于5米,其他工地的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2)宿舍人均床铺面积不小于2m2 (3)五牌一图是指: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 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
6、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工程开工15d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1、法律分析:建筑扬尘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建筑主体、装饰装修施工时应从建筑物底层外围开始搭设防尘密目网且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2m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施工现场制定清扫、洒水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派专人负责洒水、清扫。楼层内的施工垃圾必须用袋装好,然后用升降机运至楼下垃圾点,不得从楼上或升降机内直接向楼下抛洒。四级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产生扬尘的作业施工。回填土施工时,掺拌白灰的回填土禁止抛洒,以免产生扬尘。
3、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及制度,并做好分阶段作业扬尘控制台账。5项目部扬尘控制措施和承诺的内容在工地四周醒目处进行公示。6指定同志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的管理工作,并建立扬尘控制档案,工作总结、实施方案、会议记录、宣传资料等。
4、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
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 物料堆放100%覆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施工区域内每天派专人进行清扫,采用人力洒水,保持工地不扬尘。(六)施工现场绿化、美化 施工至±0.000待回填完工后,没有硬化的空闲场地种植上花草,以免出现大风天气,尘土飞扬现场。实施阶段:施工全过程 责任部门 项目部安全小组。
法律分析:建筑扬尘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建筑主体、装饰装修施工时应从建筑物底层外围开始搭设防尘密目网且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2m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常见的工地扬尘治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浇水降尘。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扬尘治理方法。通过喷水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浓度,减少扬尘。 覆盖物料。在建筑材料运输、搬运、加工等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覆盖,减少扬尘。使用专业扬尘防治装备。
防尘措施 对施工 工地 内堆放的 水泥 、灰土 、砂石 等易产生 扬尘 污染的 物料 ,在其 周围 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拦;工程脚手架外侧使用 密目式安全网 进行封闭。在 工程项目 竣工后30天内,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