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能减碳:节能减碳即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在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承受的措施,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遏制浪费,有效地和合理地利用能源。
2、节能减排:这个概念涉及到减少能源消耗,以及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具体来说,它包括减少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有毒的氮氧化物以及其他废弃物和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 节能减碳:这个概念强调的是节约使用那些含碳量高的常规燃料,如煤炭,以此来减少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节能减碳:能减碳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4、节能就意味着减碳,可以理解为通过节约能源而减少了碳排放。节能减排指的是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了燃料并不一定减少排污,因此节能和减排是两个问题。
5、“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力,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内涵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先行和关键产业。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电力行业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是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近日,我国召开了节能减排的重要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了坚定的决心和力度。他提出,必须倾尽全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既定目标。
技术支撑不足:行业利润率较低,企业难以投入大量资源,技术交流不足导致节能技术甄别困难,推广不易。监督不完善:各地节能政策执行不一,监管不平衡,可能引发能耗转移,加大整体治理难度。
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引人关注,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产能增长过快,尽管其调整难度较大;二是行业在节能基础工作方面的滞后,特别是能耗统计方法的不完善。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得到有效推动。展望未来,化工行业节能的方向将侧重于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当年,煤炭行业的原煤生产能耗下降了9%,节约了约200万吨标准煤,同时电耗也下降了1%,节省了30亿千瓦时的电力。在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尤其是在煤炭企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推进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是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
这一现状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建材行业对电能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因此,节电工程在建材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节能减排和能源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
工艺的先进与落后对能耗影响显著。据《中国建材报》报道,工艺先进的水泥企业每吨水泥综合耗电量为65度,而落后的企业可能高达120度(生产高强度水泥时耗电量更高,可能达到130度)。这表明,通过改进工艺,水泥企业的节能空间可达45%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