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2、电网侧多举措促进新能源消纳:包括跨省跨区通道建设、市场交易、优化调度、装机控制、火电灵活性改造等。2015-2019年,我国新能源消纳矛盾持续缓解,新能源弃电量下降为215亿kWh,同比降低32%,利用率由2015年的83%上升到2019年的97%,确保了清洁能源所发的电能够被充分利用(图3)。
3、未来的几种新能源新材料 波能:即海洋波浪能。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据推测,地球上海洋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104TW。近年来,在各国的新能源开发计划中,波能的利用已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波能发电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的进展已表明了这种新能源潜在的商业价值。
4、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的重要教学内容。
5、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穿透生物质能。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